酷夏:跟着名人名著学养生 有你取不完的“经”

2017-06-14|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226 |原作者: 王群海|来自: 燕赵中医网

1.成龙----每天以“出汗”为标准。成龙8岁进入香港电影圈,经过40多年的打拼,如今在好莱坞又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跃成为扬名国际的巨星。

  1.成龙----每天以“出汗”为标准。成龙8岁进入香港电影圈,经过40多年的打拼,如今在好莱坞又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跃成为扬名国际的巨星。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成龙,身高1.73米,体重63公斤,保持了非常健硕的身材和飒爽的身姿,他的健康心得是:“坚持运动,每日出汗是保持健康活力的原则。”提起成龙,人人都会说:“像他那般玩命地拍戏,哪会有空长肉?”其实,成龙健身的诀窍,只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就完成了。
  成龙7岁学北派劈腿翻腾,13岁做小武师后兼学南拳,后来又学空手道和合气道,但个人操练则喜欢“埋桩”,既练臂力、腿力,又有攻守套路、并加强敏捷性。2000年以来,成龙每天早晨都会穿上塑胶运动衣,颈部、手腕和脚踝都用橡皮筋扎紧,和助手一起在居住处或下榻处周围跑步半小时以上(如环境太挤,则驾车至较远的山下或海边进行)。跑完后全身汗水都聚在衣服的橡筋口,大概有1升左右,每次跑步大量出汗后,一定喝1升左右果汁加1升纯水,果汁以橙汁为主,有时则喝苹果木瓜混合汁。之后再进行半小时至45分钟的拳脚功夫练习,通常是练“站桩”。
  2.《红楼梦》----“酷夏养生法”。“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是《红楼梦》中的酷暑养生法。即使再热,也不能光着上身睡觉,至少要穿个肚兜,保护好胸和肚子;不能睡在太凉的地方,比如石凳子上,否则会睡出病来;三伏天也不要吃冰,顶多是将茶壶浸在井水里,有点凉意就行了。
  人体最怕着凉的几个部位是:咽喉,太凉的食物刺激黏膜,会导致咽炎;颈部,着凉容易导致肌肉痉挛;腹部,会引发很多妇科疾病;胃部,造成胃胀、腹泻;肩部和膝部,着凉易伤害关节。不少人喜欢夏天铺凉席,其实凉席最好只在三伏天铺,入伏前和出了伏,就不要再铺了。
  3.白居易----“静心消暑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热的感受是很深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苦热》诗:“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君。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绻,农夫更苦辛”。把“热”与“苦”连系在一起,足见作者对热的烦恼。
  在与热的相处中,他又产生了对付热的办法,于是就写下了《消暑》诗。诗的全文是:“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非常难得,就是今天看来,白氏对热与消暑的认识在许多方面也是符合科学的。他提出的大空间、通风、平衡心态、减少运动等方法,确实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手段。透过他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平气和地端坐院内在徐徐清风中乘凉的形象。
  高温情况下,到通风的阴凉处去避暑,当然是最好的办法。如没有这样的条件,应尽量保持在室内活动,以减少太阳的直接照射时间,这也是最基本的防暑措施。
  开窗通风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流动的空气会把机体周围的热气带走,使湿气散发,机体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凉爽感。
  白居易诗中“散热由心静”的说法,与民谚中“心静身自凉”的说法是一致的,说明机体对热的耐受力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证实,在中暑的患者中确实有16%的人与不良情绪有关,这在医学上被称作“情绪中暑”或“夏季情感障碍症”。这些人往往有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思想感情脆弱、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对热的耐受能力特别差,在暑热频繁出没的高温气候下更容易出现中暑。
  看来,调节情绪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有时比运用药物和采取其它防暑措施更有效。心情平静了,就会产生出超常的效果,就会相对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力,在同等情况下就能顺利度过酷暑,产生出“难更与人同”的良好效果了。
  中暑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抢救措施,抓住有利时机,以尽量减少和降低暑害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轻度的中暑,只要避开高温环境,在通风的阴凉处适当休息,并补充一些含盐分的饮料或解暑的凉茶,一般很快就会缓解。如果中暑较为严重,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2

鲜花
关闭
×

2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2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0条评论 1226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