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耿立梅主任:冬病夏治也需辨证论治

2017-06-22|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336 |原作者: 耿立梅|来自: 燕赵中医网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传统的特色疗法,有着上千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随着临床工作的展开,治疗范围也日益扩大,由最初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炎、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逐渐扩 ...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传统的特色疗法,有着上千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随着临床工作的展开,治疗范围也日益扩大,由最初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炎、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逐渐扩大到治疗肺心病、脾胃病、肩周炎、冻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但是冬病夏治不能乱治,需因时、因人而治,需辨病辨证相结合。这体现了中医的“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观点。
  一要因时而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的变化及划分都是因为阴阳的进退消长所致,不仅自然界如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如此,人作为万物之灵,也一样遵循阴阳之道。因时而治,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以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其又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人只有顺应四时规律,与天地自然的阴阳变化保持一致,才能“苛疾不起”,做得好就会“得道”;如果逆规律而行,就会招至灾祸。春夏自然界阳气生长,人体阳气亦随之渐旺,顺应生长的阳气以养阳,会事半功倍,若逆之而行,则必然收效甚微,秋冬亦然。
  可见,冬病夏治实为中医学四时养生理论的精华所在。冬季气候寒冷,对人体伤害较大,尤其是对于阳气不足的人,很容易患感冒、哮喘、咳喘、支气管炎等疾病,而且有的迁延难愈,每到气候寒冷时便发作。而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充盛,植物生长茂盛,人体的阳气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此时也处于充盛的状态。好发于冬季或冬季加重的“冬病”多属虚寒性疾病,在人体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采用温热的治疗方法,即冬病夏治法,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我国幅员辽阔,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入伏第一天并非都是各地天气最热、阳气最为充盛的一天,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在入伏的一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哮喘、关节炎等冬季病情严重、夏季仍然发病的患者,夏至日后即可开始治疗,这样可以增加治疗次数以增强疗效;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夏季不发病的患者可以在入伏以后开始治疗。每次治疗后十天即可进行下一次治疗,总共治疗三到五次,也可视情况增加治疗次数。
  二要因人而治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禀天地之气生,与自然界的万物同源于一气,具有相同的阴阳五行结构和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即人与自然同源、同构、同道,这是天人相应的内在原因。《灵枢·论痛》也曾言“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故中医强调,人体病症,无论内伤外感,皆应考虑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体质的阴阳盛衰,辨证论治。
  冬病夏治亦是如此。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属阳虚(脾肾阳虚)、气虚(肺脾肾气虚)、虚寒者。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疾病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但对于痔疮、湿疹、阴虚火旺、气虚多汗、咯吐黄痰、咯痰带血以及皮肤过敏等情况,或体质阳热亢盛的人并不适合。如果证见声高气粗、面色红润,恶热喜冷,喜过冬天、秋天,怕过春天、夏天,脉搏有力,身体壮实,易口舌生疮,大便干结,此乃一派阳气旺盛之象,就无须再补养阳气了,只需要养阴气。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更需要借秋冬季阴气旺盛之时,补人体之阴气,如果秋冬季不能很好的滋阴、清楚内热,次年春天就易发生温病。如果证见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甚或苍白,恶寒喜温热,春天、夏天,怕过秋天、冬天,脉若而无力,四肢厥冷,易大便澹泻,小便清长,一些慢性疾病诸如哮喘、咳嗽、水肿、腹泻等一到春夏症状就减轻,一到秋冬就加重,此乃阳虚之象,就需要趁着春夏季节阳气旺盛之时,顺势而补,采用一些大补阳气的手段,补充人体的阳气,防止因为阳气亏虚导致的疾病到秋冬时加重,即所谓的“趁热打铁”。也就是说,无论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还是其他种种疾病,只要是属于阳气亏虚的体质,都可以采用冬病夏治。
  三要辨病辨证相结合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很多,比如艾灸、拔罐、热疗等,而用膏药贴敷穴位的疗法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一种。但是冬病夏治前必须经中医大夫诊断,辨证论治,确定治疗方案后才能进行。拿最常用的穴位贴敷疗法来说,贴敷的功效与所选中药的性味、功效及药理作用有关。常用药白芥子味辛,性温,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细辛味辛,性温,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甘遂味甘苦,性寒,有逐水攻痰、利水消肿的功效。药物贴敷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穴位上,可生协同作用。肺俞有止咳化痰、心俞有养血安神、脾俞有培土生金、肾俞有纳气固本的作用,这对脾虚生痰的支气管炎、脾虚生湿的关节炎、颈腰椎病有治本的作用。对心肾不交、肾不纳气的支气管哮喘可发挥治疗作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多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所处的位置,在这些穴位上贴敷药物,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当然临床还要根据辨病而选穴,支气管哮喘者可加涌泉穴、定喘穴;慢性咳嗽痰多者可加大椎穴、丰隆穴;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可加阳陵泉、膝眼;寒性胃溃疡可加中脘、足三里;痛经者加关元、中极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病情和用药剂量,如果患者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药物用量不宜过大,敷贴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患者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正在咳喘、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痰、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等等)的病人则不宜进行敷帖。对于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或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也不宜贴敷。
  当然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外,病人在冬病夏治期间也要注意治养结合,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少吃冷饮,以免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保证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可放松肌肉、缓解情绪,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物直达病灶;不要吃海鲜、虾等发物以及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免生痰助湿,影响治疗效果,必要时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