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中西医结合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2017-08-08|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2186 |原作者: 曹东义|来自: 燕赵中医网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纵观中医的近代史,以及建国后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分析一下利弊,以便认清一些问题。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纵观中医的近代史,以及建国后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我觉得应该分析一下利弊,以便认清一些问题。


  中西医之间,假如没有利益和地盘之争,剩下的还有技术学术的分歧,二者面对同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必然会有交流。过去毛泽东时代,鼓励西医学习中医,的确出了一些优秀的学者。现在,只要受过教育的中学生,都学过生物课,解剖的知识深入人心。中医的传人,都必须经历解剖学,只有穿越时空才能回归中医思维。社会上,OTC自选中西药品,药食两用植物,等广泛存在,互联网检索十分方便,这就让中西医的“不相往来专攻一门”,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
  借我一双智慧的眼睛,看透中西医,是大众的期盼,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关键是如何引领,而不是“楚河汉界”人为限制。融合,包容,必然会越来越多。
  中医未来的希望,不一定只存在于不懂西医的民间。能融合中西医的人,必将是知识储备非常好的人,这是时代的要求。除了知道西医之外,还知道中医,这才能保障中医的先进性,而不是只懂中医不学西医才是未来的希望。我觉得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未来只懂中医的人就可以称为大医。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西医,中医的自信会更好。现在很多人只是混日子而已。
  在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上,很多人不是平视,而是仰视,离着未来要求的“俯视”,距离甚远。梁启超,鲁迅,胡适,傅斯年,丁文江当年的国学基础很深厚,当年的西医很幼稚,中医很强大,但是他们对待中医和西医的态度不正确,因此,观点严重错误。
  趴在地上看世界,就要取消汉字,打倒国学,废止中医,这岁寒三友的水平,当时很不一般,后来的发展正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没有优秀人才的进入,“传承不自觉”,造成了“体系不自立”,百年磨难,中医积贫积弱,久病之躯,难以迅速崛起,在社会环境种种制约,丑化,抹黑的技术壁垒面前,希望中医强大无比,空想的成分太多。
  中医的复兴,道路漫长而曲折。印第安人在美洲的遭遇,没有发生在东胜神州,就是因为东方文化的巨大力量。假如,东方也没有文字,没有儒释道医的本土力量,八国联军的力量远比哥伦布的火枪厉害,中华大地还能有今天吗?
  对待外来文化,只有自身有力量,才能发生“佛教中国化”,“科学中国化”,那么“西医中国化”,也必须逐渐发生,这个过程应该更长久。
  有人主张,中医只适合诊所模式;甚至有的人说,中医不需要职业化,不需要办学校,不要医院,这样以来就成了游走江湖的“自生自灭”,甚至流为“神医秘药”的密宗,长此以往,中医也就退出了医疗体系的历史舞台。
  纯中医,不与西医接触,不使用西医的检查方法,不用西医治疗措施,这是港台、海外模式。中医被完全排斥于西医之外,都是个体化行医,他们的日子好坏?大家可以参考、了解。有人过得不错,专科、祖传的一技之长也可以养活某些人一辈子,但是,整体上的发展,达到“中西医并重”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体难成“体系”,而仅仅是“替代”、“补充”而已。
  中医利用西医的盲区生存,很不容易。
  在非典袭来,在大病防治,在医保体系里,中医如果仅仅是个体行医的方式,就没有机会参加进去。因为政府主张“用科学战胜非典,用《传染病防治法》战胜非典”,不可能由政府出面请诊所、某个人战胜非典。也不可能由政府出面,把大病防治、慢性病医保,依托于某个诊所、某个个体医生。即使将来有可能,现在看也很渺茫,话语权不在中医手里。
  关于中医教育,很多人加以指责、诟病,也的确存在导向问题(如研究生必须做实验、轻视经典、不重视培养中医思维等),但是,如果学习中医,就是为了继承个体化的诊所,不能办学院、医院,不能进医院,这对很多学子就没有吸引力,中医大学就难以招生,后继乏人难以解决。没有西学中、中西医结合人员使用中成药,中药制药企业马上就面临生计问题,药厂倒闭,药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关于中西医分业,关于取消中西医结合,如果制定这样的政策,需要慎重、三思。因此,我赞成中西医融合发展,不反对中西医结合。
  西方医学借着传教士的力量登陆中国,尽管一百多年以来,做了“西医中国化”的一些工作,但是,从根本上还是一个域外的文化学术体系,没有融合多少中华文化的精华,而且,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国的医疗市场是极不规范的市场,因此,它的劣根性表现的就更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在大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的推动下,依靠医保杠杆、群体化运作之后,形成了团结协作巨无霸式的发展模式。这就像义和团“刀枪不入”的功夫,抵挡不了火枪、大炮、集体进攻,中国人、中医人要想拥有话语权,与西医平等对话、交流,离开医院平台,不懂西医理论和技术,就困难了。
  也就是,面对不平等的竞争,中医不能自废武功,不能背离古人“善假于物”、“海纳百川”的发展模式、对于眼前的西医药知识不理不睬。逃离西医,高墙壁垒,不是好的选择,敢于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俯瞰西医,像如来佛那样看问题,容纳西医的可利用内容,海乃百川发展自身,这才应该是未来的方向。
真懂中医,就不怕西医;排斥中医的人,也不是高明西医的选项。真正的高明中医、高明西医,都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借鉴。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