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学派与发展中医

2016-06-27|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478 |原作者: 王叔文|来自: 燕赵中医网

金元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医学史上第二次大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易水学派和河间学派两大学术流派,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就是由这两大学术流派派生出来的四个支流。研究易水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繁荣中医、发 ...

  金元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医学史上第二次大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易水学派和河间学派两大学术流派,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就是由这两大学术流派派生出来的四个支流。研究易水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繁荣中医、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王叔文


  一、易水学派概况
  易水学派是由易水(今河北易县)张元素开创,并由其门人及私淑弟子进一步完善,以研究脏腑六气病机和制方遣药法度为主的一个学术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张元素、李杲、王好古和罗天益。
  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在《内经》、《难经》、仲景、千金、钱乙、河间等人的影响下,创脏腑六气病机和制方遣药等学说。弟子李杲秉承师说,独重脾胃病机和创制内伤理论。王好古初师张元素,后从李杲学,在张元素“内伤三阴例”的基础上,又对李杲的脏腑虚损病机进行了阐发,进而创立了阴证学说。罗天益师从李杲,犹重方药的研究。以上是易水学派的直接师承情况。
  到了明代,许多医家如薛己、赵献可、李中梓、张介宾等,秉承易水余绪,对脾胃、肾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的研究,形成了又一重要学术流派--温补学派。这是易水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上述理论和学说,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完善和中医临证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学习和研究易水学派
  易水学派是由众多医家和医学理论组成的大的学术流派,要想学深学透并非朝夕易事。我认为学习应从易水学派的几部经典性著作开始,如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李杲的《脾胃论》、《内外伤辨》、王好古的《阴证略例》、《汤液本草》、罗天益的《卫生宝鉴》等等。学习可分三步进行。
  1、先读原文
  对上述经典性著作都应该认真研读。既要对每位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及贡献有一个总的印象,又要对其各种学术观点乃至一方一药的运用经验与特点详加研究。
  2、学术探源
  在了解了某一医家(或整个学派)的全部学术思想之后,还应对其学术渊源进行探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早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形成,易水学派许多理论和学说的创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学有渊源的。研究易水学派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终至自成体系的过程,对于今天继承医学遗产,创造新的理论和学说,发展中医都是很有启发的。
  3、研究发展过程
  任何一种理论和学说都是不断发展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易水学派不但学有渊源,而且通过其弟子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向前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重视脾胃的思想,在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在已有萌芽,到李杲的《脾胃论》已发展成较为完整的理论。王好古的《阴证略例》则独重脾胃阳虚,而又强调脾胃与肾的联系。到明代薛己、赵献可开始脾肾并重。而张介宾虽受易水影响,却独重肾之真阴、真阳。最后,由李中梓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将肾称为“先天之本”。把脾与肾的关系概括为先后天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兹养的关系。李中梓的先后天根本论,直到今天,仍在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易水学派脾胃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易水学派的其他理论和学说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也都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对易水学派的学术渊源、基本内容和历史演变,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今后中医的发展提供借鉴。
  三、易水学派与发展中医
  金元时期,人们思想活跃,新说竞起。在医学领域,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易水学派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在名家辈出、著作如林的大环境中,水涨则船高,出现象张元素和李杲那样富有开拓精神的医学家是很自然的。八九百年过去了,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今天,中医学反而停滞不前了,这是值得中医界认真反思的。
  当然导致中医学难以发展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易水学派能够在中医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其中原委发人深思。兹略陈管见如下:
  1、善于总结前人经验:
  张元素的主要学术成就之一就是对脏腑病机的研究,他是在《内经》、《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而成的。李杲的《脾胃论》,也是首先总结了《内经》、张仲景有关脾胃的论述,进而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的。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医,也必须在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认真继承先贤遗产,不断吸收前人经验,反复实践,用于探索。才能谈论中医的发展和创新。
  2、重视医学教育和人才选拔
  从易水学派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往往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教育家。实践证明,一个新学说的诞生和完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成功。一个有志成才的人,如果没有老师指路,他会走许多弯路,甚至一无所成;反之,一个成绩卓著的人,如果没有及门弟子,就可能使他的事业后继乏人乃至半途而废。这其中涉及到了师承教育和人才选拔。我国当代数学界有个佳话:“熊庆来慧眼识罗庚,华罗庚睿目认景润”。易水学派的师承传授也是这样,张元素教授李杲,使得易水学派达到鼎盛。李杲再传罗天益,使得易水学派得以传承。像这样连环师承传授法,保证了易水学派的一脉相承,延续数百年不绝。
  照理说现在条件应该比金元时期好多了,国家有了中医大学,每年还拿出资金扶持中医教育,但这些中医大学却很难培养出出色的中医师,甚至有的专家还断言中医大学培养出来是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这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刻反省的。虽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于此却凸显中医传统师承的重要。中医传统的连环师承传授法,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延续曾起到过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祖传”和“师出名门”目前仍不失为中医成才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没有制度保证,师承之路充满了艰辛。好在,近年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中医师承的法规,对师承教育进行肯定并有一些鼓励措施。此举必将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
  李杲从京城被围后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事中发现了问题,通过分析他认为这些人得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寒温失所”,导致人体正气亏乏而形成,与通常所说的外感风寒截然不同。因此,他结合临床所见,对劳倦内伤与外感风寒的症候进行了详细的辨别,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他将这一研究成果,写成著名的《内外伤辩惑论》一书,进而创立了与外感风寒相对应的内伤学说。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关闭
×

1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