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岐黄文化国际论坛暨孙思邈大健康适宜
249次查看 0评论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教育经历 1949年-1953年 随父学习,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 1956年 考入“汉中中医进修班”学习; 1958年 考入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 1959年 参加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孟澍江教授。 工作经历 1953年 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8年 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3年-1987年 先后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 1990年,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兼任第二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中风协作组组长、陕西中医学会第二届副会长、陕西省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 学术思想 提出“颅脑水瘀证”新观点 “中风病属急症之一。中风病常常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而气血逆乱、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的关键。”张学文将中风病发生发展概括为四期六证。四期为中风先兆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六证为肝热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气虚血瘀、颅脑水瘀、肾虚血瘀。 他提出的“颅脑水瘀证”的新观点,认为中风病的六大发病因素虚、火、痰、风、气、血中,“瘀血阻滞脑络”为其病理关键环节。或因精虚血不充、血少而行迟为瘀;或因气虚行血无力而为瘀;或因嗜食肥甘,恣好烟酒,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脉络致痰瘀交夹;或因痰生热,热生风,风助火热,燔灼津血而为瘀;还可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生风生火而致瘀。总之,瘀血内阻脑窍是贯穿中风病始终的基本病机。 科研成果 研制的“通脉舒络液氏口服剂”辩证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获卫生部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 “小中风片”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中医治疗小中风证的空白。 “出血热预防片”属国内首创。 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 创立“颅脑水瘀论”,改变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研制出了中药静脉滴注剂、肌肉注射剂、肛肠灌注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拟订的“清脑通络片”处方,多次获奖。 获奖情况 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六次荣获院级、省级、卫生部级科技成果奖。 出版著作 先后公开出版了《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医学求索集》、《疑难病论治》及《中风病》等学术专著10余部。 主编、合编有《瘀血证治》、《舌诊图鉴》、《中医内科急症学简编》等。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