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 ...
微信扫码二维码,收听课程 “曹东义说仲景·第十九讲”主要内容:
《千金方》云:“王叔和曰: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下之则死,汗之则愈。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然则,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若此阴阳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而医术浅狭,不知不识,病者殒殁,自谓其分,至令冤魂塞于冥路,夭死盈于旷野,仁爱鉴兹能不伤楚!
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与腠理与精气分争,荣为否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疼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发汗则愈。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填塞胸心,故头痛心中满,当吐之则愈。五日以上气沉结在藏,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则愈。明当消息病之状候,不可乱投汤药,虚其胃气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引华佗曰:“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当摩膏火灸之即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依法针,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至三日在肌,复一发汗即愈。若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芦丸,微吐之则愈。若病困,藜芦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则愈也。视病尚未醒醒者,复一法针之。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若热毒在外,未入于胃,而先下之者,其热乘虚入胃,即胃烂也。然热入胃,要须下去之,不可留于胃中也。胃若实热为病,三死一生,皆不愈。胃虚热入烂胃也,其热微者,赤斑出。此候五死一生;剧者黑斑出,此候十死一生。但论人有强弱,病有难易,得效相倍也(笔者按:《外台》所引“华佗曰”此下还有“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斑出矣”)。
《千金》所引“王叔和曰”除了第一段见于《伤寒例》之外,其余两段既不见于《脉经》,也不见于《伤寒例》,笔者认为有可能出于《王叔和论病》之中。如上章所述,《千金》引“王叔和曰”的第二段论述,是其阐发华佗“伤寒六部传变”学说的文字。王叔和以极其精辟的论述,概括了华佗以汗吐下三法治疗伤寒病的学术思想,也与其对仲景六经辨证伤寒的学术特点认识不深有关。《千金》所引“王叔和曰”的第三段,表现了王叔和对伤寒病辨证论治的思想,反对拘守传变“次第”的做法,否则会“失其机要”,病证才是临床治疗的唯一靶点,拘守“次第”就会“致祸”。这也体现出王叔和重视伤寒治法的特点,与王叔和在《脉经》之中以“可与不可”分类《伤寒论》条文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