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出
78次查看 0评论
“新医改”启动七年,为寻找“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方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就。
“新医改”启动七年,为寻找“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方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就。 然而,在促进医疗保障的城乡公平,推进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新一轮医改仍面临不少“硬骨头”。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深化医改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在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式办法离不开中医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决定了医改的中国式办法,应树立战略自信,坚定方法自信。 壹 “简便验廉”,六成村卫生室有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王国强表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中医医院3267所、中西医结合医院446所、民族医院253所、中医类门诊部1640个、中医类诊所40888个;社会办中医机构达到4万个,床位近6万张;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2万余个。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一直以“简便验廉”为优势,即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良好、价格低廉。 “中医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国医大师邓铁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验、便、廉”的优势,尽力设立中西医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他希望政府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制订倾斜性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保障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以确保中医药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日前发布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正与邓铁涛的期望相应和。 在总结“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称,在这5年间,我国的中医医院增加到3966所,每万人口中医医院实有床位数增加到6张,中医馆、国医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普遍建设,96.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97%的乡镇卫生院、80.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0.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卫生机构中中医药服务的普及,加上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5年全国共完成6531.5万65岁以上老年人、2777.7万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任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41.87%和53.59%。中医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放大了医改惠民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要加强研究,用更好的药、更好的治疗为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验便廉”的优势,少花钱,让群众能够承受得起;特别要加强基层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基层医生掌握中医药技术,为老百姓服务。 贰 老龄化加速到来,广东上线慢病管理系统 “看病难且贵”在大病、重病上体现尤为明显,轻松筹等平台数量不断增加的因病求助信息,显示着在医疗保障方面仍存短板。 可资佐证的是,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患大病的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重。 另外,中国的老龄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从日前召开的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上传来消息,被视为大城市中最“年轻”的深圳,也将在20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为养老产业带来巨大潜力,但如果与大病、重病相结合,很可能意味着难以承受的养老负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如是说。 在2015年召开的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上,王国强表示:“人类的医疗模式,正从以治病为目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向以养生、保健的方向转变,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得了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在这方面,中医药具有的优势不言而喻。” 如今,在很多地方,中医养生保健正在走入百姓生活。以广东省为例,该省政策研究室的一份情况调研表明,通过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全省建设了15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单位,确定3家中医院为省级中医药技术培训基地,省中医院帮助民营养生保健机构在社区开设门诊部,排除妇科、肿瘤科等专家到社区门诊部为患者看病。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副院长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他们建立的慢病管理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在近日上线,“身体状况是一个连续的状态,通过这些系统我们可以跟踪疗效的情况,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比以往个人笔记的记录要更标准,便于整理和挖掘。” 叁 “三因”制宜,医改探索“互联网+中医”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细节。但不少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对此持不同看法。 “从中医看,同样是感冒,由于时节、地域和个体的不同,诊疗结果往往也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将国医大师吕景山引入岭南的惠州市中医医院刘庆荣说。 国医大师禤国维对此表示赞同,他以岭南中医药举例,中医药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岭南的温热气候,人多贪凉,脾虚为多,从中原传来的中医药结合岭南特点最终发展成独树一帜的岭南中医学,具体到皮肤病的治疗,脾虚患者的调理,都要根据这些特点加以调整,而即使是岭南区域,粤北和珠三角也会有所差别,而这也正是中医所长,西医所缺的地方。 在医改推进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如何因时、因地制宜加以落地的问题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展望“十三五”时,如此表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发展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参与医改攻坚期和政策机制完善期,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服务体系、模式和机制还不能完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截至目前,国家在中医药领域专门出台了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加快社会办中医、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等多项文件,形成了中医药领域的医改“组合拳”。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