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岐黄文化国际论坛暨孙思邈大健康适宜
244次查看 0评论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
本文整理自《健康有道》第324期《肠道知识知多少?》 主讲专家:郎晓猛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错构瘤性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临床表现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腹泻,大便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病因 目前为止,结肠息肉的病因不清,但与下面因素有关: (1)长期腹泻 (2)长期便秘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治疗 (1)内镜下切除,取病理检查; (2)禁食水,消炎,能量,修复黏膜,对症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预防 (1)坚持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2)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3)饮食卫生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4)如果有严重腹痛、呕吐、便血、发烧等症状,请及时来院就医。取活检的患者,请取得病理结果后于管床医生处咨询。患者痊愈后,应根据情况半年至一年复查肠镜,如有家族性息肉病,应定期复查。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