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岐黄文化国际论坛暨孙思邈大健康适宜
178次查看 0评论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 ...
本文整理自《健康有道》第315期《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主讲专家:韩培英 河北省中医院内科 主任医师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哮喘的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哮喘发作期分冷哮、热哮。 冷哮证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病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等。 热哮证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病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剂: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等。 哮喘缓解期中药治疗 缓解期宜治本,以扶正固本、控制发作和力求根治为主。 1. 肺虚:症见咳嗽气促,畏风怕冷,自汗频频;每于天气变化感冒时诱发喘息,喘息发作前打喷嚏,流清涕或鼻塞。舌淡苔白,脉濡弱。 治宜补肺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白芍,桂枝,大枣,生姜。痰少黏稠、口燥咽干、舌红者加麦冬、沙参、玉竹等益气养阴。 2. 脾虚:症见频咳痰多,痰白清稀,纳呆腹胀,面部虚浮,双脚浮肿,疲倦无力,便溏,喘息多因饮食不节诱发。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宜健脾祛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半夏(打碎),五味子,陈皮,甘草。食少、腹胀、便溏和形寒肢冷者加干姜、桂枝温脾化饮。 3. 肾虚:病见气短动则喘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恶寒肢冷,神疲汗出,小便频多,房事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肾阳虚);或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肾阳虚者温补肾阳、纳气定喘,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附子(打碎先煎),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 肾阴虚者滋养肾阴、纳气定喘,方用七味都气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麦冬,五味子,当归,龟板胶(烊化)。 重症哮喘的中药治疗 动则喘甚者加冬虫夏草、胡桃肉、紫石英纳气定喘;哮息不止者加黄芪、党参、蛤蚧补肺滋肾定喘;哮喘日久发作持续不止,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额出冷汗、烦躁不安、面白唇青、四肢逆冷者为喘脱,急用参附汤回阳固脱。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