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中医医院专家提醒:昼夜温差大"秋冻"有讲究

2016-10-12|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351 |原作者: 史爱华|来自: 燕赵中医网

随着秋季到来,天气偏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已经逐渐显现,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病来。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又有哪些部位不能冻呢?

  随着秋季到来,天气偏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已经逐渐显现,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病来。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又有哪些部位不能冻呢?


  俗语中“春捂秋冻”中提到的“秋冻”指的是秋天到来后,气温会稍有下降,但却凉而不寒,过早地穿上厚衣服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调节体温能力会下降,随之下降的还有人的抗寒能力,真正到了严寒时节更加容易染上疾病。唐山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王慧敏提醒:如果此时适当“冻一冻”,则有助于增加自身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内经》中有 “阴阳制约”的原则,即相对于人体阳气来说,人体周围的秋凉气候就是阴,阴要制约阳,一定程度上,阴气越盛,对阳气的制约作用越强,就越有利于阳气的收藏。“秋冻”的实质即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
  王慧敏介绍说:但是“秋冻”也不是冻得瑟瑟发抖,要想“冻”出健康,还大有学问。对“秋冻”的理解,除了不着急增加衣物,还应该注意加强耐寒锻炼。比如适当地做一些室外运动,常用冷水洗洗脸洗洗鼻子,以此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然而,什么事情都是有度的,“秋冻”并不是人人都合适,也并不是处处适用的。有统计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一死因是老年性肺炎,而引起肺炎的原因大都是受凉而引发的感冒。也就是说,“秋冻”并不适合老人。
  其次“秋冻”并不适合抵抗力弱的人群。抵抗力较低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孩子,还有手脚冰凉、容易气短、脾胃不好的人群,气虚、阳虚体质者都不太适合“秋冻”。这些人的遇冷抵抗力并不够强大,受冻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容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另外,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宜“秋冻”,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消化道溃疡等患者。受到寒冷的刺激,支气管会痉挛收缩,进而可能引起旧病复发,出现哮喘等状况。另外天气寒冷可导致血管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也很容易发生中风。寒冷更是慢性肾病、消化道溃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那么,对于适合”秋冻“的人,又到底应该怎么冻呢?
  秋天到来后,气温会稍有下降,这时不要过早穿上棉衣。让机体对寒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不增穿衣服,当户外气温低到10℃左右时,要适时地结束“秋冻”,不然不仅无法预防疾病,还容易招来疾病。当然,即使是冻,也要注意,“秋冻”
  有几个部位不可受冻。首先要注意的是头部,中医认为,头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心脑血管患者、易感风寒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额头渗出汗水时不能见风,最好马上用纸巾或手帕擦掉;还有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容易腹痛腹泻;脚,作为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也得留心,脚冷,则冷全身,这时病容易趁虚而入,所以千 万不能冻着脚了。除了这些之外,关节的保暖也应该格外注意,如果常常在阴冷天气穿着裙子,腿部会因为风寒的侵袭出现麻木、发凉、酸痛的症状,时间一久还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0条评论 135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