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出
78次查看 0评论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三伏天本身就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就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很多“病根”都是三伏天落下的。比如: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中伏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心脑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原因,一是血液成分的改变,比如说血粘稠度增加;二是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作用,血管受损了。 如何预防? 1、用药合理、有据适量。 用药合理、有据适量,不可乱用药物,亦不能停用药物。如: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据个体情况而定,尽量不用利尿药或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降糖药,控制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蔬菜; 动脉硬化患者,要根据化验结果服用活血降脂等药物,控制饮食,少吃含胆固醇高和脂肪高的食物。 2、 避免过劳、以保心脑。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3、宜戒焦躁、静则身凉。 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 、起居有节、适度运动。 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 5 、防暑择阴。 在12:00~15:00时要避免阳光直射,还要记得多喝水。 祛湿排寒。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甚至性冷淡都是宫寒的最直接体现。 夏天最容易湿气侵体,使得脾胃功能虚,令人浑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调,造成湿寒交加,导致关节风湿、提前老化,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颈酸痛,水肿肥胖... 怎么做? 艾灸,可温宫散寒,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使面色红润,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排毒,而且还能改善体型,尤其消除小肚子效果最明显,从而让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健康年轻。 推荐穴位: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 四豆汤养生,越吃越健康。 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黑 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 扁豆。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 绿豆。绿豆中的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都比粳米多,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养血安神等作用,尤其适合夏季实用。 甘 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中医认为:夏日食豆胜食肉。因为禽畜肉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等,豆类都有,且为植物蛋白质、植物脂肪,且比起禽畜肉类还多了植物纤维,同时还易于人体吸收。 而甘草乃有调和百药之功,合而为汤,则消暑而不寒凉,利水而不伤骨。 中伏养生注意事项。 1: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 所以,中伏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中伏时节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3:防治情绪中暑。 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午睡0.5—1个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4:中伏吃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中伏吃面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 据说,中伏吃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热面”。这样有利于通过排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是中医养生里提倡的“以热制热”法。 还因为:入伏后,是麦子丰收的季节,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使人容易有饱腹感(适合减肥哦)! 注: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