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说仲景第三十二讲-20161115

2016-11-16| 发布者: 燕赵中医书院| 查看: 2139 |原作者: 曹东义|来自: 燕赵中医网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 ...

微信扫码二维码,收听课程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1部,文字累计500余万。

    “曹东义说仲景·第三十二讲”主要内容: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人丸主之。
    麻人丸方
    麻子人二升(甘平)芍药半斤(酸平) 枳实半斤(炙,苦寒) 大黄一斤(去皮,苦寒) 厚朴一斤(炙,去皮,苦温) 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甘温)
    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热,阳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胁热而便脓血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
    栀子蘖皮汤方
    栀子一十五个(苦寒) 甘草一两(甘平) 黄蘖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甘温,去节) 赤小豆一升(甘平)连轺二两(连翅房也,苦寒) 杏仁四十个(甘温,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甘温) 生梓白皮一升(苦寒) 生姜二两(辛温,切) 甘草二两(炙,甘平)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4

鲜花
关闭
×

4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4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