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出
78次查看 0评论
揿针疗法又称皮内针埋针疗法,是传统针刺的一种替代疗法。
“真没想到,小小的揿针居然这么神奇!”患者王女士贴完两次揿针后,高兴的对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二病区史俊玲主任反馈。近日,刚刚退休的王女士自觉胸闷、气短、心慌,因为家族有冠心病病史,所以来院就诊。然而做完检查后,除了有脂肪肝外,没有其他问题,冠脉也是平滑无异常。 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二病区史俊玲主任考虑:王女士为更年期的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肾气逐渐衰退,气血生化不再充足,胸阳不振而出现胸痹症状。针对这种亚健康状态,主任推荐王女士使用中药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可是王女士觉得中药味苦,难以下咽,又害怕扎针灸。为此,史主任建议王女士尝试揿针疗法。第一次,只取了内关穴和公孙两穴,让其了解取穴定位后自己进行按压刺激。一天后,王女士就感觉不怎么心慌了,虽然按压时会感觉皮肤表面有微微的刺痛感,但都可以接受,也不妨碍正常生活。过了一周,又加上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调和气血,这次不仅胸闷气短症状减轻,面色也更红润,胃口也更好了,王女士高兴地说:“我还真是小看了这么个长得像小'图钉'的物件,效果真的不错。” 什么是揿针疗法 王女士所说的像小“图钉”的物件其实是揿针。揿针疗法又称皮内针埋针疗法,是传统针刺的一种替代疗法。即:将针具固定于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给予持久而柔和的良性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揿针技术起源于《黄帝内经》,在内经中最早总结出五种浅刺方法,分别为“浮刺”、“毛刺”、“扬刺”、“半刺”、“直刺”,皆为通过刺激人体表浅部位而起到治疗目的。揿针疗法安全性高、无痛感。针长只有2mm,不用深及肺腑,不会出现滞针、断针、弯针等情况,适合晕针、畏针者及儿童。可长时间留针,最长时间可留针72小时,更方便患者。 哪些病症适合揿针疗法 揿针的理论基础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善治者,治皮毛”。揿针就是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灵枢·本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体表,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表浅部分,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适应于中医针灸穴位的疾病治疗。如:各种疼痛病症;神经性炎性病症;咳嗽、胸闷、哮喘、呃逆等各种内科杂病、功能失调等疾病治疗。针对心血管科常见眩晕、失眠、心悸、胸痹、喘咳、水肿、便秘等患者,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二病区医护人员结合临床症状和患者需求,制定了揿针疗法对症组穴方案,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