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弘扬中医药饮食文化从“药食同源”发展健康产业

2016-05-01| 发布者: 燕赵中医书院| 查看: 4481 |原作者: 李恩|来自: 燕赵中医网

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事。但是,不恰当的吃在给身体补充了养分的同时,也破坏了身体的平衡,甚至吃出疾病。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基于“药食同源”理论,即是食品又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 ...

    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事。但是,不恰当的吃在给身体补充了养分的同时,也破坏了身体的平衡,甚至吃出疾病。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基于“药食同源”理论,即是食品又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就能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当前人们对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需求越来越旺盛,“药食同源”产品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爆发点。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所长李恩教授的《弘扬中医药饮食文化 从“药食同源”发展健康产业》分析了饮食与人类生存发展、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药食结合研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提供了药食结合研发的思路与方法,在此奉献给读者。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今天随着世界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医药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为其发展提供了时代的机遇。本文将从饮食演变的昨天和今天,谈饮食的重要性和研发迫切性。展望未来,饮食与健康将成为一项永恒的课题。

    饮食与人类进化、生存和发展
    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从深层次认识饮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 饮食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饮食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物质代谢变化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而代谢类型决定了物种。
    从人类进化来看,从猿变人,距今约有200 多万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猿群的进化又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在这个进化之中,饮食变化的三个阶段,为猿变人提供了化学条件。这三个阶段是指:
    第一阶段:从单一的食物到复杂的食物。最早的猿群对食物浪费很大,有时候不等食物长成熟,就将它吃光了。在居住的附近没有食物吃了,逼着它们向新的地区“搬家”,并且逐渐适应吃新的食物。这一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动物中出现了两种可能性;能够适应变化的,由于吃进新食物,血液和机体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体内组织代谢方式的变更,结构也渐渐发生变化,使它们幸存下来;那些代谢方式固定的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被淘汰了。
    第二阶段:吃植物食物也吃动物食物。肉类食物为猿变人所提供的条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肉类食物与植物食物比较起来,更接近于身体的物质组成和代谢更新需要。如吃动物蛋白比吃植物蛋白营养价值更高,因而超出动物界也就愈高。二是由于肉类食物使脑髓的发育获得更多的所需要物质,为大脑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的进化中,肉食是起着主要作用的。所以恩格斯说:“如果不吃肉,人是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
    第三阶段:吃熟食比吃生食更进一步。由于吃熟食,在体外提供了半消化食物,减轻了消化系统的负担,缩短了在体内消化的时间,有利于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
    2. 饮食结构的变化与当代代谢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吃的多了,而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吃的少了,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矛盾。
    所谓“代谢性疾病”?是指由于饮食因素引起人体代谢变化的紊乱所致的疾病。即食物中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失调所招致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糖代谢障碍引发的糖尿病;以及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变化异常发生的癌瘤等,已占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前四位。代谢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已取代了传染病的位置,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决定了医药开发的主攻方向。
    目前饮食已变成了既是活人之本,又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代谢疾病变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脑血流动力学等的变化,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硬化。
    肿瘤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院,历时五年的研究结果,认为10 种人的生活方式易患癌症。即:肥胖,饮食油腻,爱吃肉却少食蔬菜水果,大量饮酒,重口味爱吃咸,爱吃腌渍物,吃槟榔,抽烟,静态生活少活动,压力大,易焦、忧、烦等。
    分析一下,这10 种人的情况:其中与饮食有关的:饮食油腻、爱吃肉却少食蔬菜水果、大量饮酒、重口爱吃咸、吃槟榔、爱吃腌渍物、抽烟等占了7 项,其实肥胖也与饮食有关,这样加起来,说明10 种人的生活方式中易发生肿瘤的就占了8 项,剩下的两项就只有运动和心理了。
    3. 饮食与人类的未来 饮食从人类进化和现在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说明了饮食的昨天和今天。那么如何认识饮食的明天?
    今天所吃的食物远比古代复杂的多。如食品加工制作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以及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会不会对人类基因造成污染或变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类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变化,进而引起代谢方式的变化。此种变化不是几年、十几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事。人类到底向何处去?作为一项科学研究,要着眼于未来,对人类负责。
    饮食在人民生活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即:充饥 → 营养 → 保健 → 享受
    最早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是为了充饥、不饿;进而考虑所吃的食物是否合乎营养,能否满足生理需要;当达到了上述两个要求之后,在食物的选择上,则把注意力转向是否有防病和保健作用;最后,进入饮食文化阶段,把吃饭作为一种享受,并成为社交的媒体。

    “ 药食同源”与“还药于食”
    1. 食药一体与分离:最早食和药是混在一起的,称为“药食同源”。何时把吃的食物分成了食与药了呢?在《神农本草经》中,收入了365 种,分为三类:
    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为食(120 种)
    中品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为食兼药(120 种)
    下品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为药(125 种)
    就这样,用来“养命”的就称为食物了;把“治病”的就叫药了;既可作为食物又有药物作用,主“养性”以应人,为食兼药,则属于保健食品了。
    2. 食物的营养素:饮食是活人之本,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何谓食物的营养素?需具备以下三大功能之一。
    (1)、构成人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水、脂类、矿物质
    (2)、提供人体活动能量——糖、脂肪、蛋白质
    (3)、参与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维生素、水、矿物质
    过去认为饮食组成,必须具备六大营养要素。即:蛋白质、脂类、糖、水、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缺一不可。
    后来发现,如果人只吃不含纤维素的精品食物,会影响胃肠蠕动、消化液的分泌。从饮食具备的三大功能来看,则把纤维素列为第七营养素。
    继之研究发现,某些食物既含有营养素,又含有特殊的物质(如苦瓜中,除含有营养素外,又含有一种类胰岛素物质,称为“植物胰岛素” ),参与生理调节,而在病理生理情况下,又发挥治疗作用,可参与防治某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作为保健品,可称为第八营养素。这正是我们要开发的内容。
    3. “食疗”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如上所述,代谢性疾病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吃出来的疾病,而根本的预防和治疗,在于饮食调节,发挥食疗作用。
但当机体由于失去了代偿性调节发生疾病,应配合药物治疗,发挥辅助性治疗作用,食药并举,达到标本兼治。
    随着对代谢性疾病研究的深入,以及饮食多功能作用机理的研究和食物中新物质的发现,将扩大“食兼药”的种类,有可能把更多中药作为食物,“还药于食”。

    药食结合研发的思路与方法
    1. 正确认识“食疗”与“药疗”的关系: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的膳食,发挥营养成分的正常生理作用和特殊物质成分在病理生理情况下的调节作用。
    值得提出来的是:过去由于商业的炒作,夸大了保健食品的作用,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需要给与“正名”,使保健食品,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药物治疗,当人体已发生了疾病,特别是对于急、重、危症的对抗疗法,所发挥的作用,“食疗”不可能起到替代药物的作用。只有药食结合,标本兼治,才是防治疾病的正确选择。
    2. 药食产品研发的重点:主要应以三个方面为重点内容:
    第一,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研发降压、降脂、降糖的饮食。
    第二,防癌药食产品的研发。如上所述,饮食在癌症发病中起主要作用。食和药要同时研发。
    第三,老年人退行性、进行性病症,如老年人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亦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逐步把药与食结合进行开发。
    3. 食药结合研发的程序:
    卫食号 → 食健号 → 药准号
    以红薯防癌为例,开始时,可先从原料食品开发,获得卫食字号生产(如红薯干),进而研究其作用的机理,获得食健字号(如从红薯中提取复合成分),再进一步提取有效单体成分成为抗癌药,获得药准字号。
    这样,可以食与药结合,生产不同层次的产品,又为药物研发提供植物的新药源。
    立足国内,面向国外。研发中医药产品,药食结合,生产中药和保健食品,与国际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国际协作,打入国际市场,将会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类健康服务。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2

鲜花
关闭
×

2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2 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